內容閱讀

當前位置: 首頁 > 史志工作 > 工作要論 > 正文

清廉道德傳家聲——岳陽本土先賢胥文相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來源:清廉岳陽 日期:2022-09-13 02:34

胥文相,字士衡,號石泉,岳州府巴陵縣人(今屬岳陽樓區人)。大明弘治乙丑年(1505)高中進士,被授予福建漳浦知縣。漳浦地近沿海,歷來?芊嘶集B加,民不聊生。胥文相上任后,增加設置堡練(一種地方武裝組織),采用多種辦法消弭盜賊禍患,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居樂業。

漳浦一帶盛產銀礦,由于開采時間已久,銀礦產量已經非常低了。但是朝廷仍然按照原有的產值征收高額賦稅,百姓不堪重負。而原任官吏不顧民生,也層層加碼盤剝。胥文相了解情況后,立即上奏申請罷免銀坑的稅務。

大明權宦、閹黨頭領劉瑾專權,表面派遣中貴巡查閩地官府國庫,實際上暗中大肆索取賄賂。時任漳州太守想要賄賂前來督查的中貴,并力勸胥文相識時務。而胥文相剛正不阿,不為所動,據理力爭,最終不曾賄賂一錢。

胥文相擢升為南京戶部郎官后,監管稅務事項,這是一大肥缺。按照慣例,淮關稅務的盈余部分可以作為郎官的收入進入個人囊中。他不為所動,將盈余全部運送到國庫充作公費,分文不取。

先前,粵地(今廣東)一帶賊人經常侵犯汀州、漳州一帶,賊人還脅迫良民百姓跟著他們一起為非作歹,將百姓當做炮灰沖在前面。后來官府捕拿賊人團伙,于是造成部分百姓也被株連關押在牢,前任太守雖然知道實情,卻不敢為百姓平反說話。胥文相升遷為汀州知府后,立即把真相稟告當地上級,于是把百姓都予以釋放。

胥文相為官,非常同情百姓,對苛捐十分反感,深受百姓愛戴。汀州任上,他上書免除了汀州柤糕(貢品)的進貢。為了興盛當地文脈和給讀書人創造更好的就學環境,遷移了逼仄的長汀府學,并且造福兩地百姓創修太平橋。災年的時候,他拿出糧食借貸給百姓進行賑濟,老百姓十分感激他的恩德。不久,因丁憂而離職。

三年守孝期滿后,胥文相補任柳州府知府,治理方式跟在汀州時一樣,并且更加崇尚簡潔安寧,絕不擾民。他平生從不置辦家產,等到請辭柳州知府后,家境極為蕭條貧乏。有許多老百姓憐惜胥文相家境貧寒,主動請求幫他修葺房屋,他堅決推辭不接受。

胥文相天性喜好讀書,年邁時尤精于小楷書寫,親手抄寫的卷本累積成冊,著有《石泉稿》。胥文相熱愛家鄉,且熱衷于整理岳陽本土文獻,返鄉后全身心地投身有關洞庭湖、岳陽樓、君山等地的詩文、掌故整理,先后編成《岳陽樓詩集》《洞庭湖君山詩集》。

時任岳州知府的陸邦,十分景仰胥文相的為官之道和為官之廉,在其《岳陽樓詩集后序》中給予了胥文相高度評價:“岳陽樓,雖欲其無勝得乎,乃又可使不傳乎?詩自滕公裒次,今其集不存?び屑,多近時人作,雅俗混陳,然復漫漶不可讀。時巴陵石泉胥先生謝柳州政家居,間出所編。一以時代先后為次,雖未盡睹滕公之舊,去取視前不啻已精!

 

       明•弘治《岳州府志》

胥文相一生的光輝事跡,不僅得到了民間百姓和官府同僚的高度認可,還得到了朝廷的肯定表彰。他的事跡編入《明一統志》《福建名宦》等,明清時期的《岳州府志》均有記載。胥文相去世后,神位進入岳州鄉賢祠享受祭祀。

 

              清•乾隆《岳州府志•輿圖卷》

胥文相一生除了給后世子孫留下一些道德文章外,沒有任何過多的私產。值得一提的是,胥文相的孫子胥焯在嘉靖乙酉年(1525)中舉后,秉承祖父清廉美德和良好家風,官至江西鄱陽縣知縣,文章和德行光大于世,世人稱其為“七澤先生”。胥焯去世后,與祖父胥文相一起入祀鄉賢祠,祖孫二人傳為岳州美談。

注:事跡來源于清乾隆《岳州府志·人物卷》

 

轉載來源:清廉岳陽

 

 

蜜桃久久国产电精品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