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山到大海 從放牛娃到將軍
來源:本室 日期:2022-06-16 10:01
——紀念開國上將蘇振華誕辰110周年
2022年6月2日,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國上將、原海軍第一政委、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蘇振華同志誕辰110周年。本報特刊此文,以述將軍豐功偉績,以表家鄉人民的深切緬懷。
走出平江,彭總為他改名
1912年6月2日,蘇振華出生于平江縣三墩鄉戴家鋪(今屬車田村)一個雇農家庭。
家貧失學,苦難少年。兄弟姐妹八人中,蘇振華排第七,取名七生。因家境貧困無錢上學,蘇七生六歲開始放?巢、插秧挖山。十歲給富農看鴨子,每月掙三升米工錢。1922年,祖母和父親因貧病交加先后去世,兄弟分家,蘇七生分得一份債務,隨母艱難度日。
投身革命,思想萌芽。192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平江工農運動,蘇七生投身革命斗爭,初任鄉兒童團長。1928年3月,蘇七生參加平江農民“三月撲城”暴動。7月22日平江起義爆發后,蘇七生找到紅五軍軍長彭德懷要當紅軍,彭總笑答:“你還小,過幾年再來吧!”他只好回鄉參加赤衛隊。
參加紅軍,改名振華。1930年6月,蘇振華帶領37名少先隊員去參加紅軍。時任紅三軍團總指揮的彭德懷問:“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蘇七生!薄耙呀浭羌t軍戰士了,取個新名字吧!”彭德懷思慮片刻,說:“叫蘇振華,你看好嗎?”“振華,振興中華!”蘇七生非常高興。
馳騁沙場,建立卓越功勛
蘇振華歷經土地革命、萬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憑借戰功和業績從普通一兵升至兵團政委。
奔赴疆場,九死一生。1930年7月25日,蘇振華隨部隊攻打長沙。由于表現突出,8月升任班長,并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10月至1934年10月,在五次反“圍剿”戰斗中,蘇振華帶頭沖鋒、勇敢戰斗,先后升任排長、連政委、團黨總支書記、團政委。戰斗中,蘇振華的左臂肘、大腿、頸部被敵彈擊中。1934年7月,十三團政委蘇振華在高虎垴戰斗中戰前動員出色,戰士們士氣高漲,頑強阻敵。全團受到軍團部通報嘉獎,蘇振華榮獲三等紅星獎章。1935年2月,蘇振華率部參加攻占婁山關、突入遵義城的戰斗。10月到達陜北后,率十二團參加直羅鎮戰役和東征作戰,均出色完成任務,全團由400人擴充到1500人。
躍馬中原,屢建功績。1940年5月,蘇振華調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兼魯西軍區政委,積極擴兵整軍。之后,和司令員楊勇指揮潘溪渡戰斗,創造魯西平原地帶痛殲日軍的范例。1941年5月,蘇振華任冀魯豫軍區政委,同司令員楊得志密切配合,粉碎日軍多次“掃蕩”,鞏固和擴大平原抗日根據地。這期間,蘇振華寫出《魯西南三個村的斗爭是怎樣堅持的》調查報告,特別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密切聯系群眾、大膽武裝群眾、培養領導骨干等10條經驗。毛澤東看后說:“對于在平原堅持抗日根據地更有把握了!”1943年7月,蘇振華等組織衛南戰役,殲敵五千余人,收復并擴大根據地。1945年8月,蘇振華率13個團,連克延津、封丘、新鄉、開封。
運籌兵團,北戰南征。解放戰爭時期,蘇振華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政委、第二野戰軍五兵團政委,在邯鄲戰役、南渡黃河、魯西南戰役、進軍大別山、淮海戰役、橫渡長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戰役和戰略行動中,建立卓越功勛。蘇振華既能當好政委,運籌帷幄、鼓動士氣,又能率軍出征,身先士卒、敢打敢沖。鄧小平曾評價說:“蘇振華是最能打仗的政委!
主政有方,確保貴州安定
新中國成立后,蘇振華任貴州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貴州省委書記。
清除匪患,鞏固政權。當時的貴州,還存有“中統局”、桂系軍閥、青紅幫等特務組織、部隊和反動組織,敵情、匪患嚴重。蘇振華指出:“只有堅決、徹底消滅國民黨殘余力量,才能鞏固我們既得的勝利!眱H用半年時間,殲滅土匪37萬余人,基本消滅全省匪亂。接著開展土改運動,完成土地制度改革,選拔培養農村基層干部和積極分子30萬人,并建立黨的農村基層組織。1953年,蘇振華向中央匯報工作,談到貴州土改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土改進行順利時,毛澤東高興地站起來稱贊:“很不錯,不簡單!”
組織生產,發展經濟。蘇振華兼任省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他強調:“不把生產搞好,就不能改善人民生活!辟F陽剛解放,蘇振華即主持召開全市職工代表會,邀請69個單位568位工人到會,宣講黨的方針政策,鼓起工人建設新貴州的豪情壯志。開辦工人培訓班,僅貴陽市就有1.7萬名職工脫產參學。還建起一批工廠和礦山。他直接領導互助合作運動,使農業生產得到大發展,由歷史上吃糧靠外省調運變成自給有余。1954年,貴州外調余糧升至4.3億斤。全省半數雇農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中農水平。
深入調研,解民之憂。蘇振華在貴州土匪猖獗、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跑遍所有專區,深入工廠、農村等一線調研。為解決地委一級的工作問題,他總是先到縣、區考察;為解決縣委一級的問題,他總是到區、鄉考察。這一科學方法,能了解到基層實情,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貴州沒有鐵路,公路失修,他就大力修筑公路,并籌劃湘桂鐵路建設。貴州商業落后,缺鹽少布,他就實行武裝護運,采取分銷點和無償供應方式相結合,解決群眾實際生活問題。
守衛海疆,建設人民海軍
1954年4月,蘇振華調任海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后任海軍政治委員。
刻苦學習,帶頭鉆研。蘇振華赴任時正值海軍初建,他首先去艦隊、基地和島嶼搞調研、學業務。他對身邊的同志說:“海軍是一個技術十分復雜的軍種,我不好好學習,不懂海軍業務,怎么領導海軍建設!彼匮茖W家錢學森到海軍黨委全會上講授海軍尖端技術知識。1958年10月,蘇振華率團赴蘇商談引進艦艇、導彈技術,他翻閱外國海軍先進技術資料,詳細了解世界先進艦船的動力、武器、通信等情況。談判時完全像一個軍事專家,說的都是內行話。他對海軍建設高度負責的精神,讓代表團的同志深受感動。
狠抓科研,培養人才。1957年2月,蘇振華任海軍政委。他主持組建六個海軍專業研究所,設立海軍科學技術研究部。1958年,蘇振華擔任核潛艇研制領導小組組長,他迅速組建工作和科研機構,提出《潛艇核動力方案設計(草案)》。蘇振華倡建海軍艦艇研究院,調劉華清擔任領導工作。該院由最初的幾個研究所發展到門類齊全的二十多個研究所,科研人員由二三百人發展到一萬多人。1965年,蘇振華組織制定海軍裝備和造船工業科研發展計劃,為70年代自行建成核潛艇和導彈驅逐艦奠定了基礎。
提升戰力,護衛海疆。蘇振華強調,思想政治工作要緊密聯系海軍實際,要滲透到作戰、訓練中去。他利用解放戰爭中繳獲的艦艇,進行護漁護航,擊落國民黨軍機、艦艇,遏制帝國主義侵略活動等。20世紀60年代初,國家經濟發生嚴重困難,蘇聯撤走專家、停止技術援助。蘇振華力主自力更生,集中財力物力,使研制核潛艇、導彈驅逐艦、護衛艦的工作得以繼續。
搏擊風浪,扶大廈于將傾
“文化大革命”中,蘇振華受到迫害,被關押六年。
奉調回京,再挑重擔。1972年2月,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蘇振華從關押地湖南省零陵地區冷水灘南海艦隊五七干;鼐。毛主席批準他恢復工作。5月,蘇振華擔任海軍第一副司令員。1973年3月改任第一政委。8月,在黨的十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75年5月2日晚,毛澤東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時與蘇振華親切握手并鄭重說:“管海軍靠你。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
挺身而出,力挽狂瀾。1976年,周總理、朱德委員長、毛主席先后逝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爆發!八娜藥汀背脵C制造事端,多次向中央施壓發難,妄圖奪權。在梁折廈傾的危急時刻,義憤填膺、憂黨憂國憂民的蘇振華毅然來到葉劍英元帥住處進言:必須對“四人幫”采取斷然措施,并當場寫下抓軍隊、抓輿論、領導同志個人安全要注意、趕快下手并注意保密等四條建議。10月6日晚,蘇振華、耿飚等受中央委派,接管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社等主要新聞宣傳單位。
葉帥舉薦,掌舵上海。1976年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北京玉泉山召開會議,推薦一位同志去上海收拾局面。葉劍英元帥舉薦說:“要派一位無論是在軍隊和地方,都能壓得住臺的老同志去。我看蘇振華同志堪當此任。他斗爭很堅決,在粉碎‘四人幫’的緊急時刻,起了重要作用!20日,中央決定派蘇振華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兼市革命委員會主任。蘇振華甫一到任,即貫徹中央指示,深入調查研究,團結帶領上海軍民,迅速摧毀“四人幫”在上海的幫派體系。他注意掌握政策,嚴格區分不同性質的矛盾,整頓了全市各級領導班子,把上海廣大干群通過揭批斗爭所激發出來的積極性,引導到生產生活中去。
1977年8月,蘇振華在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79年2月7日,蘇振華因突發心肌梗塞在京去世,享年67歲。
(作者 屈勝龍 原載于《岳陽日報》2022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