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口不談和議事 千秋唯有左文襄
來源:本室 日期:2022-11-29 02:51
——紀念偉大的民族英雄左宗棠誕辰210周年
2022年11月10日,是晚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思想家、改革家,民族英雄左宗棠誕辰210周年。左宗棠以收復新疆的主要歷史功績,奠定了其作為中華民族英雄的不朽豐碑。
湘上農人:“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清嘉慶十七年(1812)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府湘陰縣東鄉左家塅(今岳陽市湘陰縣金龍鎮新光村左家塅),字季高,號樸存。
書香門第,孝義家風。左家七代秀才。曾祖父左逢圣、祖父左人錦、父親左觀瀾常施茶舍粥,倡辦“義倉”,周濟鄉鄰。左宗棠3歲讀書寫字。1816年,左家遷到長沙貢院東街開館授徒,他跟班讀書。道光六年(1826),左參加縣試,名列第一。
習學以用,三試不第。1829年,左宗棠開始閱讀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齊召南的《水道提綱》和魏源的《海國圖志》,接觸國家歷史地理、山川險要、河流分布、戰守機宜等。1832年5月,左宗棠參加鄉試并中舉人,同年與湘潭周詒端結婚,入贅周家。1833至1838年間,左三次會試未第。遂繼續潛心修學,并自題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躬耕柳莊,自名今亮。在湘潭,左宗棠致力輿地之學,繪制皇輿圖。1839年,受聘任安化籍兩江總督陶澍子陶桄的家教。在陶家,他飽覽藏書,研究清朝憲章、公牘、奏折。1843年,左宗棠在柳家沖(今湘陰縣樟樹鎮柳莊村)建成“柳莊”。他一邊執教,一邊在家種稻、育茶、插柳、造桑、植竹等。自號“湘上農人”,寫出《樸存閣農書》。左宗棠崇拜諸葛亮,言談常自稱“今亮”“新亮”,書信常署名“亮白”“葛亮”。
湘江夜話:“西定新疆,舍君莫屬!”
左宗棠的學問見識、能力才干,讓他聲名遠播,一些識人愛才的朝廷大員欣然與他交往。
學以致用,兩賀相助。1830年,江寧布政使賀長齡丁母憂回長沙。左常去借書,賀“以國士見待”,親自登梯取書,互通心得。賀勉勵左,要志存高遠,不要安于現狀,自限其成。賀弟熙齡時任城南學院山長,也鼓勵學生左宗棠讀書要致用。他賦詩贈左:“六朝花月毫端掃,萬里江山眼底橫。開口能談天下事,讀書深抱古人情!辈⒆髯ⅲ骸凹靖呓鼦壴~章,為有用之學,談天下形勢,了如指掌!
學館題聯,陶澍激賞。1836年,左宗棠應湖南巡撫吳榮光之邀,到醴陵淥江書院任主講。翌年10月,陶澍回鄉途經醴陵?h令準備行館并請左題聯:“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睂懗龅拦14次召見陶并題贈“印心石屋”匾額的殊榮。陶觀聯擊賞,與左徹夜長談,視為奇才。
湘江剪燭,林公授命。1849年11月,云貴總督林則徐辭官回鄉,約左一見。翌年1月,左宗棠在湘江見到領導第一次鴉片戰爭、曾書“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他激動不已,上船時竟跌落水中。林則徐和這位晚輩竟夕交談,“詫為絕世奇才”。林將在新疆、陜甘期間整理的資料和繪制的地圖慷慨相贈。他對左說:“東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屬!”
湘府幕賓:“內清四境,外援五省!
咸豐元年(1851)1月,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左宗棠應湖南巡撫盛邀,入幕籌謀。
受邀入幕,嶄露鋒芒。1852年7月,太平軍進攻長沙。湖南巡撫張亮基邀左入幕被拒,又托左的好友胡林翼、郭嵩燾和二兄左宗植相邀始成。10月,太平軍抵達長沙。左宗棠調整軍事部署,嚴密抵御。太平軍逼攻50多天未果,只得撤圍。翌年秋,張調任山東巡撫,左辭歸湘陰。
再事湘府,扭轉乾坤。1854年3月,太平軍占領岳州,新任湖南巡撫駱秉章邀左入幕。左宗棠制定“內清四境,外援五省”戰略方針。他以攻為守,將太平軍逐出湖南,同時采取整頓吏治、改革漕糧、控制物價等辦法穩定民心;派兵馳援湖北、廣東、貴州、江西、廣西五省,牽制敵軍于境外。左宗棠第二次幕湘時長五年零九個月,取得巨大成功。1856年被授兵部郎中。
因禍得福,創建楚軍。1859年4月,左宗棠為禮儀之事大罵湖南永州鎮總兵樊燮“王八蛋,滾出去!”咸豐派員密查。侍讀學士潘祖蔭上奏:“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瘪槺、曾國藩等也來求情,咸豐竟有意啟用。翌年6月,左以四品京堂候補,襄辦兩江總督曾國藩軍務。7月,他回長沙精挑5000名湘楚舊部組建楚軍。年底,率部克江西德興、婺源、浮梁和浙江建德,敗太平軍于江西景德鎮。1861年12月,清廷令左督辦浙江軍務。左宗棠整治軍事,淘汰弱旅,募集軍餉,設立水師,終于扭轉戰局。同治元年(1862)2月,左宗棠任浙江巡撫。1864年8月肅清浙江全境。
湘軍西征:“我之疆素,尺寸不讓!”
左宗棠主張學習利用西方先進技術,保國安民、強國富民。在塞防之爭中,主張海塞并重。他親率湘軍,抬棺西征,收復新疆。
洋務先驅,西靖陜甘。左宗棠在浙江巡撫任內,招募工匠仿造小火輪。1866年,籌建福州船政局,兼任首屆船政大臣,創辦馬尾船政學堂。9月任陜甘總督,受命平定西捻軍和甘肅回漢變亂。針對捻軍“飄忽馳突,兼善用騎”特點,發展騎兵和車營,擇機迅疾打擊捻軍。1868年8月,蕩平捻軍。在平定陜甘回亂中,堅持“漢回番民,同屬國人”的民族思想和“不論回漢,只辨良匪”的原則,采用“先威后撫,剿撫兼施,各個擊破”的策略,平定亂軍,收復西寧。
塞防之爭,朝堂直諫。1865年初,中亞浩罕汗國(清朝附屬國)軍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喀什。1874年5月,日本入侵臺灣。邊防陷入重重危機,朝廷分戰和兩派。主和派李鴻章上奏:“新疆不復,于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心腹之患愈棘!弊笞谔纳羁讨赋觯好晒排c新疆唇齒相依、指臂相連,新疆存,則蒙古存,蒙古存則京師安;反之,則京師不保。他發出“我之疆素,尺寸不可讓人!”的雷霆之聲,提出“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其主張得到軍機大臣文祥和慈禧的支持。
抬棺西征,克復新疆。光緒元年(1875)5月,清廷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他制定“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戰略。1876年4月,左率部從蘭州抵達肅州(今屬甘肅酒泉),命將士沿途植柳,至今留下“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美景美談。8月,左部劉錦棠收復迪化(今烏魯木齊),接著蕩平天山北路,之后連克南疆八城,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1880年5月,68歲的左宗棠滿懷“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也,老懷益壯”的豪情抬棺親征,對俄形成強力威懾。1881年2月,中俄簽訂《伊犁條約》。至此,左宗棠收復新疆全境166萬平方公里,相當于7.86個湖南省、111個岳陽市。清末官員林世燾贊嘆:“絕口不言和議事,千秋獨有左文襄”。
湘人鐵骨:“行中國地,何有照會?”
左宗棠性格剛毅、不畏強暴,以“晚清第一硬漢”“晚清最后一把硬骨頭”的錚錚鐵骨,為積貧積弱、屢遭欺辱的近代中國贏得尊嚴,大長國人志氣。
威震洋夷,揚眉吐氣。1881年10月,左宗棠任兩江總督。首次巡視上海時,他率數百親兵前往,租界列強以結刀持械須照會為由加以阻攔。左宗棠怒斥:“上海本中國地,外人只租借爾。以我中國軍人行中國之地,何照會之有?!”并命親兵荷槍實彈、拔刀出鞘。洋人見左正氣凜然,毫無畏懼之色,即刻清除道路,換升中國龍旗,鳴炮十三響以示迎接。1884年2月第四次巡滬時,英、美、德、俄、奧等國領事近前拜謁,神情恭順。慈禧多次夸獎左宗棠:“爾向來辦事認真,外國怕爾聲威!
中法和約,壯士塊壘。1885年3月,左宗棠指揮馮子材取得鎮南關大捷。清政府卻于4月簽訂《中法議和草約》,從越南撤兵。左宗棠氣得顫抖,連聲高呼:“出隊,出隊,我還要打!這個天下,他們不要,我還要!我從南邊打到北邊,從北邊打到南邊,我還要打!皇帝也攔不!”
英雄遠去,豐碑永存。光緒十一年(1885)9月4日,左宗棠滿懷悲憤和遺憾,口授遺折:“此次越事和戰,實中國強弱一大關鍵。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遺恨平生,不能瞑目!”5日,左宗棠在福州溘然長逝,享年73歲。消息傳出,“全城百姓,無不扼腕深嗟,皆謂朝廷失一良將,吾閩失一長城”“江南江北居民,奔走痛悼,如失所親”,軍隊士卒“倍深哀痛”。27日,朝廷追贈左宗棠為太傅,謚號“文襄”。12月10日,左宗棠安葬于長沙府善化縣八都楊梅河柏竹塘山(今長沙市雨花區跳馬鎮白竹村)。
原載2022年11月13日《岳陽日報》,作者:屈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