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閱讀

當前位置: 首頁 > 巴陵群英 > 黨政軍人物 > 正文

蘇振華

來源:未知來源 日期:2015-01-16 12:00

蘇振華(1912~1979),平江縣三墩鄉人。1928年參加平江撲城戰斗,次年參加中共領導的秘密游擊隊,并加入共青團。1930年參加紅軍,參加攻打長沙和反“圍剿”戰斗,并轉為中共黨員。1931年2月,參加紅三軍團攻打賴村土圍子戰斗,5月傷愈由班長升任排長。在第三次反“圍剿”中,帶傷參加殲滅國民黨軍五十四師的戰斗,隨后被選為全國第一屆蘇維埃代表大會代表。1932年3月升任連指導員。1933年2月,任紅四師十二團黨總支書記、紅五師十團黨總支書記。在第五次反“圍剿”戰斗中,因表現突出,被選為全國第二屆蘇維埃代表大會代表和全國政治工作會議代表。1934年4月,調任紅五師十三團政委,7月,和團長黃珍一道,取得高虎垴激戰的重大勝利,榮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紅星獎章。1935年1月任十二團政治處主任。攻占婁山關后任團政委。

長征到達陜北后,蘇振華率該團參加直羅鎮戰役,出色地完成了突擊任務。1936年4月,入紅軍大學第一期一科高級班學習,毛澤東稱贊他是工農分子知識化的典型。1937年8月,任抗日軍政大學一大隊大隊長。1939年6月,任八路軍五縱隊一團團長。1940年5月,任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政委兼魯西軍區政委、魯西軍政委員會主席,和司令員楊勇組織指揮潘溪渡戰斗,創造在平原地區痛殲日軍的范例。1941年5月,任冀魯豫軍區政委,同司令員楊得志帶領全區軍民,粉碎日軍多次“掃蕩”,鞏固和擴大了平原抗日根據地。1943年7~8月,蘇振華等組織衛南戰役,殲滅頑軍5000余人。9~11月,與楊得志指揮軍區主力和地方武裝,殲敵4000余人,粉碎了敵人的“鐵壁合圍”,擴大了根據地。1944年5月,冀南軍區和冀魯豫軍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平原分局,任軍區副政委兼平原分局黨校校長。1945年8月,集中全區主力部隊,組成三路反攻大軍,蘇振華率領中路13個團直逼開封,連克延津、封丘、新鄉、開封等城。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一縱隊政委、二野五兵團政委。在邯鄲戰役、南渡黃河、魯西南戰役、進軍大別山、淮海戰役、橫渡長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戰役和戰略行動中,建立了卓越功勛。在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時,他和楊勇率一縱隊秘密渡過黃河天險,直撲鄆城。劉、鄧首長通令嘉獎鄆城之役“創造了一個縱隊單獨攻堅和殲敵兩個旅的先例,爭取了大反攻中第一個光榮和重大勝利!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貴州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954年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第一政委、第一書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3年,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76年,向葉劍英、華國鋒建議對江青反革命集團采取果斷措施,10月6日,中央政治局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他與耿飚受中央委派連夜接管新華社、廣播電臺、電視臺、人民日報社。后奉命出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迅速摧毀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在上海的勢力。1977年8月,當選為中共“十一大”委員、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1979年2月7日,因突發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

蜜桃久久国产电精品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