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閱讀

當前位置: 首頁 > 巴陵群英 > 黨政軍人物 > 正文

任弼時

來源:未知來源 日期:2015-01-19 12:00


任弼時(1904~1950),原名二南,學名培國,今汨羅市弼時鎮人。出生于教師家庭,7歲入學讀書,后就讀長沙明德中學、長郡中學。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積極參加各種愛國活動。1920年加入毛澤東、何叔衡等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8月,赴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俄語,參加陳獨秀等發起組織的上海工讀互助團和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活動。1920年在上海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春,入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改名弼時,1922年1月轉為中共黨員。7月,作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代表,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少共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這年秋,奉命回國。1925年1月,當選為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行委員、組織部主任,5月任團中央代理書記,9月任團中央書記。在黨的“五大”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在黨中央“八·七”會議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11月,主持共青團中央擴大會議,并代中共中央起草第47號通告。1928年初,調中共中央工作,在莫斯科召開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10月,受黨中央派遣到安徽巡視工作,不幸在南陵被捕,但始終沒有屈服,也沒有暴露身份,后經黨組織多方設法營救而獲保釋。出獄后,任江蘇省委委員,11月又被盯梢的特務逮捕,敵人用電烙鐵在他背上烙出兩個拳頭大的窟窿,他堅強不屈,始終沒有吐實,后由黨組織營救出獄。1930年春,黨中央調他到武漢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兼武漢市委書記。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3月,黨中央派他和王稼祥、顧作霖組成中央代表團,到江西中央蘇區工作,任蘇區中央局委員,兼組織部長,曾一度執行過王明、博古的“左”傾政策,批判毛澤東的所謂“右傾”錯誤,排斥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但他對毛澤東沒有作組織結論,留有余地。為此,1933年5月被免其中央委員和組織部部長職務,派往湘贛蘇區任省委書記。1934年1月,在黨的六屆五中全會上繼續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

1934年8月,任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10月,任二軍團政委,開創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配合中央紅軍進行長征。

1935年10月,與賀龍率部突破國民黨的包圍,離開根據地繼續長征。1936年7月初,任紅二方面軍政委,此時張國燾已另立“中央”,由于朱德、任弼時、賀龍、劉伯承等對張國燾的堅決斗爭和說服,迫使張國燾暫時放棄分裂企圖,取消“中央”,同意北上,從而推動紅軍三大主力的勝利會師。

1936年11月,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政委。12月,與朱德率部重創胡宗南第一師和第七十八師3個旅,極大地影響了東北軍和西北軍!拔靼彩伦儭卑l生后,為促其和平解決,除與朱德指揮紅軍主力打擊南京政府親日派對西安的進攻外,還對張學良、楊虎城部隊做了許多說服工作。

1937年3月,參加政治局擴大會議,對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錯誤進行系統的揭發批判。8月被選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紅軍改為八路軍后,任政治部主任。10月,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同年秋,與朱德、彭德懷率八路軍總部赴五臺山、太行山開辟抗日根據地。

1938年春,任受中央委派去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負責人。多次向《共產國際》、《真理報》、《紅星報》撰文,介紹中國革命的情況及經驗,用大量事實宣傳介紹毛澤東,基本肅清了王明錯誤路線在共產國際的影響。在共產國際工作2年多,將中國領導人的重要文章譯成俄文,向國外介紹,將《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明教程》譯成中文,送回國內出版發行。

1940年3月返回延安,即參加中央書記處工作。9月,任中共中央秘書長,負責書記處常務工作,成為黨中央核心領導成員之一。

1944年5月,參加黨的六屆七中全會,是起草《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專門委員會的負責人。

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會議上,當選為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解放戰爭時期,與毛澤東、周恩來一起參與許多重大決策,一起轉戰陜北,協助指揮西北和全國的解放戰爭。

1948年4月率中央機關隨毛澤東、周恩來離開陜北進抵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一起指揮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并籌建新中國。1949年3月,移駐北平。不久,他親自領導召開全國婦女代表大會和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共中央在大會上作政治報告,被選為團中央名譽主席。1949年11月因病情惡化,去蘇聯治療。1950年5月,病情基本穩定即回國。10月27日,患腦溢血逝世。

蜜桃久久国产电精品电影网